Mittwoch, Oktober 05, 2005

轉載: 信報孔少林

時光倒流二百年

  社會不斷研究改善生產能力,為的是什麽?是為了用更少的時間,做更多的工作,提高生活素質,讓我們有空閒時間去讀一本書、看一場戲、與家人吃一頓飯,甚或發一個白日夢。歷史也是一直向着這方向前進。

  十九世紀的美國工人,他們一星期平均工作六十小時,但隨着生產工序自動化,工人收入增加,工作時間一直減短。1926年,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不理會 其他工業家的反對,將工人的工作時間由六天改為五天,薪金不變,他是世界上第一位推行一星期工作四十小時的工業家。亨利福特認為賺了錢就應該享受消費, (The people who consume the bulk of goods are the same people who make them),否則社會怎會繁榮?從此一星期工作四十小時的概念席捲全球。講求生活享受的法國人,更將工作時間縮短至一星期三十五小時。

  社會的發展方向本來十分正確,直至電腦出現、互聯網興起及流動電話普及,資訊傳遞的技術發展迅速,一星期工作四十小時已成過去。既然資訊傳遞發達,公 司的運作便可以變得全球化;生產外判到中國、越南、泰國,軟件外判到印度。管理層的工作變為24 x 7 的資訊流通督導員: 一邊坐車,一邊用流動電話開會,一邊吃午餐,一邊看電郵,半夜起床開電話會議,拍拖時偷看Blackberry,總之整日就是不斷一心二用。

  美國南加州大學最近統計,有大學學位的美國人(多數是管理層人員)有31%每星期工作超過五十小時,40%每日睡眠時間少於七小時。歐洲有同樣的報 告,德國人加長了工作時間,甚至以享受為先的法國人亦受到壓力,每周工作三十五小時這習慣開始失守。「十年科網」雖然帶來種種好處,但結局竟然走了回頭 路;生產力增加、工資上升,卻重返十九世紀的生活。如果老福特仍在世,他一定會搖頭嘆息。

  假如公司免費送給各位一部Blackberry,我勸大家不要接受。拍拖時偷看電郵後果非常嚴重。

Keine Kommentare: